以太尔(Ethereum)和以太坊(Ethereum)是同一个东西,只是中文翻译有所不同。以太坊是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平台,它允许开发者在上面创建和运行去中心化应用程序(DApps)。以太坊使用的是一种名为以太币(Ether)的加密货币作为交易媒介。
以太坊由Vitalik Buterin在2013年提出,并在2015年正式上线。它采用了智能合约技术,这是一种自动执行、控制或文档化的法律相关事件和动作的计算机协议或程序。智能合约可以在满足特定条件时自动执行合同条款,无需中介或第三方干预。
以太坊的目标是创建一个去中心化的世界计算机,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运行程序,而不需要信任任何中心化的机构。这种去中心化的特性使得以太坊在金融、供应链、版权、投票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。
总之,以太尔和以太坊是同一个概念,只是中文翻译不同。以太坊是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平台,使用以太币作为交易媒介,并采用智能合约技术实现自动化的合同执行。
在区块链的世界里,以太尔(Ethereum Classic,简称ETC)与以太坊(Ethereum,简称ETH)的关系犹如一对孪生兄弟,却又因为一场意外的分叉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。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,以及分叉背后的故事。
以太坊,作为目前最流行的智能合约平台之一,起源于2013年,由Vitalik Buterin提出并创立。它旨在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应用平台,允许开发者创建和部署去中心化应用(DApps)。在2016年,以太坊经历了一场重大的分叉事件。
2016年5月,一个名为The DAO的众筹平台基于以太坊智能合约上线。该平台旨在利用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功能,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。在同年6月,The DAO遭遇了黑客攻击,黑客利用智能合约的漏洞,成功转移了价值约5000万美元的以太币。
为了挽回投资者的损失,以太坊社区进行了激烈的讨论。最终,社区投票决定更改以太坊的代码,并在第1920000区块进行硬分叉,回滚所有被黑客转移的以太币。这一决策得到了大多数社区成员的支持。
并非所有社区成员都认同这一决策。一部分人认为,更改代码并回滚交易违背了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精神。他们坚持在原链上挖矿,并形成了新的区块链——以太经典(ETC)。
以太经典保留了原始的以太坊代码,并继续沿着原链发展。它代表了一部分社区成员的价值观和共识,即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。而以太坊则继续沿着新的代码路径发展,代表了对智能合约安全性和效率的追求。
分叉后,持有以太币(ETH)的用户在分叉后会同时持有ETH和ETC。这两条链各自独立发展,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社区。虽然它们有着共同的起源,但在技术路线、社区共识和价值观上却有所不同。
以太经典(ETC)继续沿着原始的以太坊代码发展,致力于保持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。而以太坊(ETH)则不断优化智能合约的性能,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。
尽管以太经典和以太坊分道扬镳,但它们在区块链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。以太经典坚持了区块链的原始精神,而以太坊则在智能合约领域取得了突破。
未来,ETC和ETH可能会继续沿着各自的路径发展,也可能在某个时刻寻求合作。无论如何,这场分叉事件都为区块链社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,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区块链技术的未来。